重回金秋,桂林馬拉松真是越來越好


桂馬十年,辦了八屆,在我這里打了個五折,從2019年起,我跑過四屆。算是外地馬中,跑得較多、較有情感的一場賽事了。
前三次都是全馬,尤其是2020年那次,本不在計劃中,意外參賽,意外之喜——跑了個3:56:20,PB了15分鐘,那也是我首次跑進四小時。今年首次跑了半馬,當最后經(jīng)過會展中心時,我清楚地記著,2019年時,博覽會就是在這里的,此后才改在中心廣場的。
2019年那次還是金秋桂馬,在11月10日辦的;2020年比較特殊,在12月27日,相對冷一些,容易跑成績;2023年變?yōu)闊熡旯瘃R,在3月26日開跑的;2024年是3月中旬,我沒跑。
今年,桂馬在十年的節(jié)點,歸位金秋。不過3月份新創(chuàng)辦了一場桂林半馬,我覺得挺幸運,兩場比賽都跑了,煙雨朦朧、金秋飄香全都有了。


桂林是座不管你什么時候來,都能體會到不同韻味的旅游城市。每次湊桂馬時,各景點有免費或優(yōu)惠,我就近選一兩個景點轉(zhuǎn)悠轉(zhuǎn)悠。這次去了獨秀峰?王城景區(qū),是個5A景區(qū),選手可享受8折優(yōu)惠,在里面轉(zhuǎn)了差不多三個小時,爬了下陡峭的獨秀峰。另外去每次剛開跑要經(jīng)過的逍遙樓登高望遠了一番。桂林景區(qū)實在太多,完全能支撐起我每年都來,領略美景。
桂林米粉也是吸引我來的一大因素。中國美食,到什么地方吃什么地方特色,你在全國各地吃到的桂林米粉,跟在桂林吃到的絕對不一樣。每次來,會去以前吃過覺得好的,也是再找新的門店,似乎每一家都足以撫慰味蕾。
今年從高鐵站一出來,迎面看到“桂馬歡迎您”的大幅形象宣傳,心中一暖。在中心廣場四周各種長得不能再長的標語,煽情味十足。給我感覺,十年桂馬,這氣氛絕對是烘托到位的。
天氣稍微有點點熱,不過半馬還好,跑著熟悉的賽道,能切身感受到桂林散發(fā)出更濃郁的愛,與馬拉松同頻共振。也使得桂馬在十年之際,各方面十年如一日的穩(wěn)定、發(fā)展,終于在這個時刻,實現(xiàn)了質(zhì)變,在很多方面,都有了國內(nèi)優(yōu)質(zhì)賽事的影子。


氣氛
一場馬拉松的層級,要看整座城市的陣仗。
當城市能夠因為馬拉松動起來了,這場賽事怎么會差得了呢?桂馬今年就是這樣,各種賽事宣傳口號、文案遍及全市、賽道,將城市景色、文化、歷史與馬拉松高度融合。
比如“桂馬坦途配得上你的野心!”“當年藩王巡游,今日桂馬奔流”“把八路軍辦事處開到桂林去!跑,也要跑進桂林!”……有的讓你會心一笑,有的讓你更深入地了解城市。
賽道兩旁的市民更投入了,方式多姿多彩;志愿者熱情似火,我印象很深,5K第一個補給點時,所有志愿者在服務之余,不遺余力地大聲為選手加油吶喊。


給我感覺,整個賽事在氣氛上是下了功夫的,不管是賽前領物入場時的歡迎,還是領參賽包時小姑娘揮舞著手喊你過去;亦或是發(fā)放完賽包時一聲聲問候和祝福,讓你時時沉浸在桂馬的熱情中。
我記得以前起點區(qū)域一小部分選手在直道上,后面的要拐過來,今年所有選手全在中山北路上,23000人,浩浩蕩蕩。集結(jié)區(qū)兩側(cè)的移動衛(wèi)生間挺多,也有不少的小便池,反正我是沒看到有人排隊。
終點最大的變化,是體育中心拿出來用了,將拉伸、冰敷以及發(fā)獎儀式放在場內(nèi),且有多個適合拍照打卡的背景板,儀式感甚強。
美食區(qū)也有點“鳥槍換炮”的味道,通道很多,想吃碗米粉,也不用排太長的隊了。其實完賽后服務挺多的,不過我印象中有點點散亂,應有較大的優(yōu)化空間。


質(zhì)變
前幾年我跑桂馬,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終點撤離,打車打不到,坐公交像我們這些外地選手也不熟,還要走好遠,這次感覺終于徹底解決了。
逛完服務區(qū)域后,出口有明顯的接駁車指引,雙層巴士,很能裝人。即便跑者們沒有排隊,一窩蜂而上,上滿即走,現(xiàn)場沒有大量選手滯留。把這個問題妥善解決,讓桂馬在心目中的位置,又往上爬升了一格。
我是周五下午到的,賽前兩天四下走走,身旁盡是外地來跑馬的。我能夠清晰地察覺到,桂林不再是被動地接受這波馬拉松流量,而是變得積極主動了起來。
像第8屆桂林米粉節(jié)暨首屆米粉咖啡節(jié),11月14日到16日,愛濱江路解放橋頭南舉行,不管是靈魂鹵水,還是清醒咖啡,顯然是精準瞄準了各地前來的參賽者。賽前一晚在象山景區(qū)愛情島的桂林馬拉松音樂晚會,這些配套的文旅活動,證明馬拉松經(jīng)濟已悄然成為桂林的一部分。


今年桂馬總體上大氣了很多,這種變化,離不開城市的支持、運營的穩(wěn)定。
賽前跟新中體總裁任志剛閑聊,我們倆數(shù)了一圈,國內(nèi)像桂林這種級別的城市,能夠堅持十年來賽事穩(wěn)定,運營商不變,主要贊助商不變,似乎一時也找不到第二家。正是因為有十年的持續(xù)深入耕耘,才有多年積累在今朝實現(xiàn)從量變到質(zhì)變的飛躍。
其實包括在賽道的優(yōu)化上,桂馬前些年一直在不斷地探索、磨合,也就這兩年才確定下來。我也可以說,通過這幾年跑桂馬,一年年地看著桂馬在變化,一點點地在成長。
新一波的降溫來得晚一天,使得比賽日氣溫顯得有點高,建議以后桂馬起跑時間可以前移,七點半或七點均可考慮,不要一直堅守八點鐘了。此外終點服務區(qū)域,可加強些引導,也能夠讓大家有更好的體驗。十年桂馬,不是終點,而是一個新起點,期待明年,桂馬能夠更上一層樓。